2024澳门新资料大全免费,2024澳门码今晚开奖结果,777778888澳门王中王2024年,三码必中一免费一肖2024年,白小姐一肖一码2024年

南北朝一直是人们比较感兴趣但又不是很了解的时代,因为太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交织在一起,彼此之间相互影响,没有绝对的故事主线。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是一段可以大书特书的历史。

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,人们往往只关注其中的翘楚人物,很难一窥整个时代的全貌。今天让我们循着事件的顺序,来梳理一下南北朝的发展脉络。

从名字上来看,南北朝实际上分为南朝和北朝,两者并行存在,同时又在各地区域内进行王朝更替。

南朝的前身是东晋,公元420年,刘裕篡位东晋政权,建立了宋国,史称刘宋。刘宋的建立代表着南朝的开始。公元439年,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在北方荡平了大大小小的胡人政权,使得整个北方基本上实现了统一,北魏的建立代表着北朝的开始。

南北朝的形成后,彼此之间相互攻伐,不同时期的边界线也不一样。与此同时南北朝内部也发生着政权更替,其中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朝,北朝包括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五朝。

史学界普遍认为,南北朝正式的开始时间为公元420年,结束时间为公元589年,历时169年。

公元420年和421年,刘宋和北魏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攻伐,此时的刘裕正在忙于梳理内政,而北魏拓跋氏则将重心放在统一北方上。

公元422年,刘宋的开创者刘裕去世。作为南朝第一帝,在临死之前他本想组织一次大规模北伐,完成南北统一大业,但上天没有给他机会。

在刘裕去世当年,刘宋内部围绕着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。北魏皇帝拓跋嗣见机而动,对刘宋发起了攻击,并成功将势力单位推到了黄河南部。拓跋嗣是个偏执者,为了完成统一大业,他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国事上面,高强度的工作击垮了他的身体,公元423年便去世,享年仅30岁。

当刘宋政权还在为皇位继承内讧的时候,北魏很顺利的完成了皇位更替,拓跋嗣的儿子拓跋焘继承了他的大业。可喜的是,拓跋焘在文韬武略方面更胜他父亲一筹。在刘宋发生内讧之际,本是北魏南下的好时机,但拓跋焘并没这么做,并不是因为他不想,而是北魏在北方有一个更强大的对手,柔然国。

424年,柔然国出兵大举南下进攻北魏,刚登上皇位的拓跋焘准备打一场立威之战,决定御驾亲征,率领两万余人北上据敌。此时的拓跋焘还是毛头小伙,勇气方面不欠缺,反实战经验不足。第一次御驾亲征就被柔然大军团团围住,差点折戟。后来拓跋焘及时调整了策略,历经千难万险将柔然国击退。

此时的刘宋王朝也结束了皇位争夺战,笑到最后的人是刘义隆,经过惨烈的宫廷斗争,他成为了刘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。

425年,逐渐成熟的拓跋焘主动对柔然国发起攻击,当五路大军同时向柔然进发的时候,后者不敢正面硬扛,而是不断撤退。接下来的数年,北魏一直保持对柔然的压制。

429年,北魏经过长时间的整军备武,拓跋焘决定对柔然发起总攻,于是派出远征军,远离国都四千里,远程奔袭柔然国。在北魏轰炸式和地毯式的攻击下,柔然国遭到重创。加上柔然国内部开始出现分裂,整个帝国已经摇摇欲坠。

在拓跋焘全面进攻柔然的时候,即位不久的刘义隆并没有心思进行北伐。当初他能上位都是靠着权臣们的支持。而权臣试一把双刃剑,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必须拿朝堂话语权进行交换。刘义隆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权臣,将大权独揽在自己手中。

此时的北魏已经在北方占据了绝对优势,在攻打柔然国的同时,也随时准备挥师南下。面对逐渐壮大的北魏,刘义隆显然不想坐以待毙。

430年,没等北魏主动来犯,刘义隆便抢先一步进行北伐。这次大规模的北伐起初取得了一些小胜,后来北魏缓过神来,发起了大规模反攻,将刘宋打得十分狼狈。刘义隆即位后的首次北伐惨淡收场。

拓跋焘击退了刘义隆的首次北伐后,并未着急挥师南下,而是着手消灭盘踞在黄河一带的小政权,为实现北方大一统做准备。从431年到439年,刘宋和北魏并未出现大的军事摩擦。

公元439年,北魏完成了对北方的大一统,至此,南北对峙的格局最终形成。

南北对峙形成后,双方都在积蓄力量,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做准备。这个蓄力过程持续了九年,从440年开始,一直到449年,双方并没有发生比较大的军事摩擦。

但一山不容二虎,这种相持局面总有一天会被打破。450年,北魏率先打破了平静,在边境线上大动干戈。刘义隆大怒,面对来势汹汹的北魏大军,他并没有采取防御措施,而决定第二次进行北伐。但由于准备不足,再加上战略决策失误,导致宋军大败。北魏趁机长驱直入,直接达到了长江口,距离刘宋王朝的国都建康仅一步之遥。

此役过后,刘义隆开启了追责机制,朝堂上整天讨论谁该为此次失利负责。随之而来的是惨烈的宫廷斗争,太子刘劲出于种种考虑,想趁机杀死刘义隆上位。只可惜事情败露,刘义隆得知此事后心里五味杂陈,他多次想过废掉太子,但迟迟没有做决定。

北魏虽然在此次战争中取得了胜利,但代价也是极大的,几乎掏空了整个国家的财力。北魏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,在时局稳定时尚且能捏成一团,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乱,国内其他民族就会趁势而起。

此时摆在拓跋焘面前的是一个暴乱此起彼伏的局面,为了平定国内的暴乱,拓跋焘被折磨的心力交瘁。

就在此时,一名叫宗爱的太监因为和太子不和,于是在拓跋焘耳边仅限谗言,说太子正在结党营私,试图篡位。拓跋焘听后十分生气,他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就将太子党羽一网打尽,致使太子成为光杆司令,整天郁郁寡欢,后来一病不起,没过多久就去世。

太子的死让拓跋焘十分懊悔,知道自己受了谗言的蛊惑,因此准备拿太监宗爱开刀。宗爱害怕自己被杀,于是先下手为强,于452年发动了政变,直接杀死了拓跋焘。

拓跋焘的死讯传到刘宋王朝,刘义隆认为这是拿下北魏的好机会,于是发动了第三次北伐。这次北伐比上一次更加潦草,宋军走到半路感觉不是北魏的对手,还未与对方交手就选择了撤军。

此前太子刘劲已经对刘义隆起了杀心,想取而代之。刘义隆出于父子情并未将其废掉,但这是颗定时炸弹,迟早会爆炸。453年二月,太子刘劲再次发动政变,率领军队直接攻入刘义隆寝宫将其杀死。谁也没想到,拓跋焘和刘义隆在战场上斗了一辈子都未曾伤及对方分毫,最后却不约而同的死于非命,着实让人唏嘘。

刘劲虽然篡位成功,但此举引起了王公贵族和大臣们极大的不满,他在皇位上坐了不足三个月就被三弟刘骏赶下来,下场和他的父亲一样,当场被杀死。

眼看刘劲得到了应有的报应,大臣们本应该长舒一口气,殊不知这只是另一场噩梦的开始。在刘义隆的几个儿子当中,刘骏是最不受重视的,如果太子刘劲能够按部就班的等待刘义隆驾崩,刘骏这辈子都没机会染指皇位。

刘骏是通过弑兄得到皇位的,他害怕其他兄弟会效仿自己的方式发动政变,于是大开杀戒,几乎把所有的血亲兄弟全部杀死,一时间刘宋王朝人头滚滚。

作为刘宋王朝的老冤家,北魏宫廷也并不安静。太监宗爱杀死拓跋焘之后,扶持他的儿子拓跋余为皇帝,但拓跋余是个不听话的人,而且人品极差,经常和宗爱对着干。宗爱眼见拓跋余不受控制,居然又把他给杀了。

作为一个太监,在朝堂上如此无法无天,让一众大臣们看不下去了,于是联合起来制衡宗爱。并拥立拓跋濬为皇帝。拓跋濬的父亲就是拓跋焘的太子,他父亲就是间接被宗爱害死的。所以拓跋濬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宗爱五马分尸。

南北两朝同时迎来了新皇帝,这两人的执政时间基本上是重合的。拓跋濬于452年上台,465年去世。而刘骏于453年上台,464年去世。两人上台后并没有效仿上一辈进行大规模攻伐,而是基本上处于相安无事的状态,甚至双方之间还开启了贸易往来。

拓跋濬不是个重视武力的皇帝,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安抚民生上面,他试图去除北魏内部的矛盾,重新振兴国家,但由于国家内部矛盾过于严重,直到去世都未曾创造盛世。拓跋濬虽然算不上明君圣主,也没为国家带来多大的提升,但整体没怎么折腾。相比之下刘骏就逊色很多,他做了皇帝后,整天想的一件事就是淫乱后宫。

刘骏将自己的血亲兄弟杀光后,不用担心被推下台。眼见拓跋余不是尚武之人,国家一时间也不会面临战争,于是又把国内能征善战的武将杀了个遍。如此一来,他便可以专心的淫乱后宫。在淫乱方面,刘骏是一把好手,大臣们为了投其所好,耗费巨资在国内为其搜罗美女,只要是他看得上的人,一律充盈后宫。

刘骏不是单纯的好色,他为了追求刺激,做出了很多突破人伦底线的事情,甚至与自己的生母乱伦,给自己的亲爹带了绿帽子。放眼全世界,刘骏的淫乱表现都是独一档的存在。

拓跋余和刘骏相继去世后,他们的下一代登上了政治舞台。继承刘骏皇位的是他的儿子刘子业。

也许是从小就从父亲的淫乱生活中耳濡目染,刘子业即位后不但继承了父亲的淫乱传统,而且在此基础上玩的更花。刘骏和自己的生母乱伦,刘子业则和自己的亲姐乱伦。两人玩得不亦乐乎。

当年刘骏将自己的血缘兄弟杀了个遍,只有寥寥可数几个对皇位没威胁的人才得以幸存。刘子业上台之后,把他父亲没有杀绝的人再次列出清单,准备意义清算。

刘子业在杀人的时候不满足于一刀毙命,而是喜欢将人慢慢玩死。把这些苟延残喘的叔叔搜罗到一起,有的关押,有的杀头,有的被肢解,挖出眼睛,放在蜂蜜里腌粽子。他给每位叔叔都取了极具侮辱性的外号,其中一位叫刘彧的叔叔被刘子业赐名猪王。

刘子业把他关起来,在囚室的地上挖了一个坑,灌满泥浆,再往里面放一个装着饭菜的木槽,让刘彧用嘴拱饭吃。

这种荒唐的行径不但沦为百姓嘴里的笑柄,也让刘宋王朝的大臣们是在看不下去了。刘子业在位一年多,大臣们就联合起来发动政变将其杀死,然后扶持猪王刘彧登基。

在刘子业被杀的同时,北魏朝廷也发生了变化,拓跋弘在大臣们的支持下登上皇位,此时的他年纪十岁出头。尽管拓跋弘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,但他人小志大,没有大权在握的时候选择隐忍不发,后来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发动政变,将把持朝政的权臣悉数诛杀,重新拿回大权。

巧合的是,拓跋弘和刘彧发动政变的时间都在466年,命运的巧合让他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。

此时的拓跋弘已经准备施展抱负,而刘彧面对的是一个乱局,在他登基之前,刘子业的三弟刘子勋就率兵杀向国都。

刘子勋之所以选择叛变,是担心自己被刘子业干掉,所以先下手为强。就在他去往国都的路上,突然得知刘彧被大臣们扶持上位。心里顿时感觉不爽。本来自己干掉刘子业后就能登基为帝,如今被人捷足先登,心里不是滋味。

后来刘彧给刘子勋发了一道圣旨,让他返回原地,不要再来国都。但此时的刘子勋不但算停下脚步,他不但没有承认刘彧登基的事实,反而自立为帝,打着大军继续朝国都进发。客观来讲,刘子勋是有反叛资本的,因为整个刘宋王朝的版图,他至少占据了一半以上。但神奇的是,刘彧经过一番操作扭转了颓势,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打败刘子勋,并将其杀死,自己坐稳了皇位。

也许此次与刘子勋对决让刘彧信心大增,作为新皇帝,他想打一场立威之战,于是在467年选择北伐挑战北魏,结果被拓跋弘打得一败涂地,不但没有北伐成功,反而丢掉了很多城池。

经过这么一番折腾,北魏已经完成了对刘宋的压制,这种压制的局面一直没能被逆转。

经历北伐失败后,刘彧彻底被打醒,他自知不是带兵打仗的料,于是把精力放在内部大清洗上面,把所有对皇权又威胁的人全部铲除,为自己下一代登基做好铺垫。

472年,刘彧去世,他九岁的儿子刘昱登基。北魏和刘宋王朝存在诸多巧合之处。476年,年仅23岁的拓跋弘突然驾崩,而且死因不明,拓跋弘死后,他的儿子拓跋宏继位,那一年拓跋宏也是九岁。

作为刘宋的继承人,从小就浸淫在变态的环境里,所以养成了变态的性格。刘昱从小就残忍暴戾,他发明了很多肢解尸体的工具,微服私访的时候看到谁不顺眼就命令随从将其杀死,然后将尸体运回宫,他亲自用自己发明的工具进行肢解。

这种残暴的行径自然不得民心,大臣们也是看不下去。477年,权臣萧道成发动政变,将未成年的刘昱杀死,然后扶持刘昱的弟弟刘准上位。刘准是萧道成扶持的傀儡,后者只是利用他为自己的篡位做铺垫。年纪幼小的刘准就知道自己是个傀儡,在禅位大典上怆然哭喊,愿生生世世不再生于帝王家!在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血泪中,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创建的刘宋王朝烟消云散。

479年,萧道成逼迫刘准禅位,登基称帝,改国号为齐,这个政权被后人称为南齐。

同样是年少继位,北魏却未发生权臣篡位的事情,因为朝堂之上有位女强人一直把持着朝政,此人就是冯太后。

冯太后是汉人,执政期间锐意革新,在北魏大规模推行汉化改革,为游牧色彩浓厚的北魏建立了农业大国的雏形,也为北魏顺利平稳地变成一个中原化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482 年,南齐首任皇帝萧道成去世,其子萧赜继位。这两个人都是贤君,喜欢搞建设,不愿意打仗,与雄踞北方的北魏大致保持着友好往来,尤其是萧赜在位期间,南齐还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盛世,史称[永明之治]。

490 年,冯太后去世,拓跋宏开始主政

493 年,萧赜去世,皇太孙萧昭业继位。

同年,在拓跋宏的主持下,北魏迁都洛阳,实施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改革,史称[孝文帝改革],拓跋宏是鲜卑人,但是在冯大后施政风格的影响下,他早已变成了一个汉化君主,迁都之后,他励精图治,准备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,统一中国。为了进一步贴近汉文化,拓跋宏直接改名为元宏。

对于北方发生的大变局,南方似乎耳目闭塞,没有什么反应。

萧昭业继位之后倒行逆施,南齐接二连三发生政变,一连串的皇帝在宫廷内斗中被剁得七零八碎。当北魏进行大改革的时候南齐正在搞内讧。

公元498年,已经整军备武多年的北魏准备挥师南下,元宏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,目标直指南齐。

但南齐并没有想象中的脆弱,虽然皇帝很不靠谱,守边疆的将军还是比较能征善战。此次南下,北魏虽然取得了一些战果,但伤亡十分惨重,更没能重创南齐。

战争一直持续到九月份,元宏眼见拿下南齐无望,于是选择撤兵,在撤兵途中元宏不幸染病,加上舟车劳顿,元宏最终没能支撑的住,499年春天便撒手人寰,他的次子元恪继位登基。元恪登基后继承了父亲的遗志,趁南齐正在内讧之际,突然发兵南下,并此次出兵成功占领了荆州、扬州、益州等地。

公元502年,南朝再次发生政变,此次篡位的是萧氏本家人萧衍,他登基称帝后,该国号为粱,史称南梁。作为开国皇帝,萧衍非常迷恋佛教,人们也称其为菩萨皇帝。

503年,萧衍发兵北上,双方在淮南一带展开了长期拉锯战,彼此忽互有胜负,谁都没能更进一步,这种僵持的局面直到507年才被打破。当时南梁寻得机会一举攻破北魏的防线,大败北魏军队。此后南梁想乘胜追击,把战线继续往前推,但北魏军队死守不退,南梁也到了强弩之末,只能选择撤退。

公元515年,元恪去世,他的儿子元诩即位称帝,北魏并未进行韬光养晦,而是继续个南梁对峙,双方在安徽一带剑拔弩张,大有决一死战的架势。

当时萧衍为了进一步逼迫魏军撤退,耗费巨资兴建浮山堰,试图用水攻逼退魏军。此举虽然击退魏军,但因为过于劳民伤财,致使南梁国力迅速枯竭,萧衍只得下令停止北伐。

撤退后的魏军虽然暂时脱离了战争泥沼,但朝堂内部再次出现了内讧。由于元诩即位时尚且年幼,朝政由其母亲胡太后把持。同样是把持朝政的女强人,胡太后比之前的冯太后逊色太多,再加上连年征战将国力消耗殆尽,此时的北魏已经风雨飘摇。

当初北魏建国时,为了抵御北方的柔然大军,故在边疆地区设立了一支庞大的边防军。统领大军的人来自鲜卑贵族,而且是能征善战之士。随着柔然的衰落,边防军的地位渐渐有所下降。

元宏推进汉化改革的时候,老派贵族扎堆的边防军极力反对,元宏说服不了他们,干脆选择无视把他们扔在边疆,还设定了一些政策进行打压。

523 年,柔然发生大饥荒,为了生存,柔然人在阴山一带烧杀抢掠,抢光了边防军的军用物资。边防军活不下去,请求朝廷给予支援,胡太后本不想给,但念在边防军曾经戍边有功的份上,只是随便拨付了一点儿物资

边防军本来就对朝廷不满,胡太后这番操作无异于火上浇油,不边防军不满的情绪推到极致,他们觉得已经被朝廷抛弃,于是纷纷竖起反旗,并表示脱离朝廷管制。

当地有些豪强大族也趁机招兵买马,扩充势力,其中有一个土豪的势力极为庞大,他叫尔朱荣,当暴动平息时,他已经成为北魏境内首屈一指的大军阀。尔朱荣手下有三个战将,高欢、宇文泰、侯景。

这三员大将不但是北魏的掘墓人,还成为王朝开创者,侯景直接击垮了南梁,高欢是东魏的开创者,宇文泰则创立了西魏。

这三个人都是有定国之策枭雄,尔朱荣在世的时候,他们却都得俯首帖耳。尔朱荣御下手段之狡诈凶狠,由此可见一斑。

528年,元诩密谋联合尔朱荣率军到洛阳诛杀胡太后及其党羽,胡太后抢先下手,毒死元诩.

尔朱荣随后打着为元诩复仇的旗号,一路长驱直入打进洛阳,并擒获胡太后,然后将其沉入河中淹死。

尔朱荣打进洛阳后,立元子攸为皇帝,紧接着,他以为元诩召开追悼会的名义,把北魏的王公贵族全部召集在一起,然后全部屠戮殆尽,这次事件被称为河阴之变。之后,尔朱荣返回大本营太原,在朝中广布亲信,在太原遥控着洛阳的政局。

河阴之变并没有将元家子弟全部杀死,当时元宏的侄子元颢在尔朱荣大肆屠杀的时候,恰巧在外镇压农民起义,因此躲过一劫。但他知道洛阳肯定是回不去了,于是拿下投奔梁武帝萧衍。

梁武帝不但接纳了元颢,还支持他回国夺位。528年,梁武帝派遣陈庆之率领一支7000人的军队护送元颢回洛阳夺位,并成功拿下洛阳,将国家控制权再次夺回手中。529年,元颢在洛阳称帝。

尔朱荣得知此事后大为恼怒,立马率军前去洛阳进行讨伐,面对来势汹汹的大军,陈庆之建议元颢向梁武帝搬援兵。此时的元颢还沉浸在花天酒地里,丝毫没有危机意识,他不但拒绝了陈庆之的请求,还试图断绝与南梁的联系。

不久后,尔朱荣的大军便杀到洛阳,陈庆之见状撤兵难逃。而元颢直接被尔朱荣擒杀。此时的尔朱荣已经在北方横行无阻,随着他逐渐荡平其他割据势力,到了530年,他已经基本上把北方诸地悉数收入囊中。

元子攸虽然是在尔朱荣的拥立下称帝的,实际上就是一个提线木偶,根本没有任何实权,早就受够任人摆布的元子攸决定杀死尔朱荣脱离他的控制。于是找了一个机会宣召尔朱荣进宫,并在周围埋伏下刀斧手。尔朱荣没想到元子攸有胆量杀自己,于是未带多少随从便进宫觐见。当他刚踏进宫门,埋伏好的刀斧手便一拥而上,将尔朱荣剁成肉泥。

尔朱荣死后,尔朱氏大为恼怒,马上率领大军杀进洛阳,并将元子攸一刀斩首。尔朱氏杀死元子攸后,改立元恭为帝。

尔朱荣手下的大将都是一等一的枭雄,只有尔朱荣能压制住他们,至于其他尔朱氏,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。

元子攸一死,高欢立刻跳出来反对尔朱氏,他打着为先帝报仇的旗号,先是脱离尔朱家族,并将尔朱家族视为叛军,并宣布率军讨伐。

元子攸一死,高欢立刻变脸,打起为先帝报仇的旗号,脱离尔朱家族,宣布与弑帝的尔朱家族不共戴天。

532 年 4 月,高欢击败尔朱家族,进入洛阳,杀死元恭,另立元修为帝。

当时,在关中一带,还有一股势力强大的军阀,领头人叫贺拔岳,原先也是尔朱荣的战将,趁着尔朱荣死后的大混乱局面割据关中,表面上保持着与高欢的友好往来。

因不满高欢把持朝政,元修密诏贺拔岳讨伐高欢,高欢抢占先机,在关中策动内乱,杀了贺拔岳,派遣侯景到关中接管贺拔岳的军队。

侯景听后喜出望外,以为白捡了一支军队,满心欢喜的奔赴关中去接手队伍,可走到本路就传来不好的消息,贺拔岳的部下已经拥立宇文泰做了领袖,侯景得知后只能败兴而归。

公元534年,元修趁高欢不备逃出洛阳,直奔宇文泰的大营。元修的妹妹是宇文泰的老婆,基于这层关系,元修才敢放心的投奔宇文泰。高欢眼见元修逃走,并未派人去追,而是在皇室里选了一个人作为傀儡皇帝,高欢则完全掌控大权。这个政权史称东魏。

元修投奔宇文泰后,因为从此安全无忧,但宇文泰不是善类,在权力面前什么事都能做出来,他直接杀掉元修,另立傀儡皇帝元宝炬,这个政权史称西魏。

自此之后,北魏彻底宣布灭亡。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控制的西魏开启了长期的对峙。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,宇文泰略高一筹,不但抵御住东魏的进攻,反而将地盘不断做大。

547 年初,一代枭雄高欢去世,临终时嘱咐儿子高澄,务必盯住居心叵测的侯景,这个人有用,但是不好用。不出高欢所料,他尸骨未寒,侯景就起兵叛乱,并打算联合西魏的宇文泰一起灭掉东魏。

然而,侯景想错了两件事:其一,高澄不像他想的那么弱,其二,侯景追随高欢的这么多年里,早就把西魏得罪了,宇文泰对他的戒心很重。侯景被东魏和西魏逼得走投无路,只好仓皇逃奔梁武帝.当侯景来到南梁的时候,梁武帝萧衍已经当了 46 年皇帝。

在梁武帝统治的前半期,他励精图治,改善民生,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。但在执政的后半期,他因为过于迷恋佛教,于是大肆耗费国力来兴办佛事,国库已经被掏空。此时的南梁已经民不聊生,百姓们怨声载道。

佛家本来是体恤众生,结果梁武帝为了信佛大肆压榨百姓,信佛信到这个程度,只能说梁武帝已经成魔。

侯景来到南梁不久,高澄派遣的追兵尾随而来,与南梁大打出手,

之后,高澄提议和解,条件是交出侯景。侯景唯恐被引渡回国,于548 年8 月发动叛乱,囚禁梁武帝,将他活活饿死。一代佛家皇帝,最后落得个这种结局。

公元549年,东魏内部发生叛乱,高澄遇刺身亡,宇文泰见东魏内乱,打算趁机到东魏劫掠一番。但高欢的弟弟高洋早就做好了准备,宇文泰见状不战而退。

高澄死后不久,高洋便撕下了面具,直接废掉傀儡皇帝,自己登基为帝,改国号为齐,此政权史称北齐。高洋是一个口碑极差的皇帝,从医学角度来看,他是一个标准的精神分裂者。发病的时候嗜血擅杀,活脱脱一个疯子。正常时候则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。

宇文泰了解完高洋的做事风格后,知道这块骨头比较难啃,于是把精力放在了南梁身上。

与此同时,高洋也觉得宇文泰是个老辣的对手,不如南梁这个软柿子好捏,于是也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南梁上面。就这样,南梁成为各路诸侯都能捶一把的破鼓。

内有侯景叛乱,外有高洋和宇文泰趁火打劫,南梁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。

大乱之世,必有天纵英才,沧海横流,必有中流砥柱,南梁也是如此。

在平定侯景叛乱的过程中,南梁有两个人渐渐脱颖而出,成了力挽狂澜的中坚人物,他们就是陈霸先和王僧辩。

公元552 年4 月,陈霸先和王僧辩合力击败侯景,结束了长达 4 年的侯景叛乱,并于同年 11月共同拥立萧绎在湖北判州为帝。

萧绎的文艺修养在中国历代帝王当中是数一数二的,然而其人心胸狭隘,狠毒暴虐,这也说明人的艺术成就和个人品性没有必然的关联。

萧绎登基之后,心思完全不在治理国家上,而是利用身份之变请国内各类书画家到宫里赴宴,这种事放在盛世或许能得到褒奖,但在老百姓吃不上饭的乱世,这种行为只会招来唾骂。

萧绎一方面在宫中玩乐,一方面大肆屠杀自己的宗族兄弟,防止他们威胁到自己的地位。在萧绎的管理下,南梁不但没有好转,反而激起各地发生民变。为了平叛农民起义,萧绎派陈霸先驻守镇江,派王僧辩驻守健康,时刻提防农民起义军对都城形成威胁。

公元554年,西魏眼见南梁大限将至,派出大军前去讨伐,直奔南梁都城。555年正月初二,南梁国都城破,萧绎被生擒,随后被处死。西魏又扶持萧詧登基,还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,史称西梁。

当年,梁武帝曾派自己的侄子萧渊明前去讨伐高洋,结果失手被擒,成了高洋的俘虏。眼见宇文泰在南梁地盘上建立了傀儡政权,高洋呀带着萧渊明南下,试图扶持萧渊明称帝,在南方建立傀儡政权。

在南下途中,高洋给镇守建康的王僧辩写信,让他出门迎接新皇帝。起初王僧辩没有答应,派兵和高洋短兵相接,结果战败,无奈之下只能迎接高洋进程,并拥立萧渊明为帝,

陈霸先得知王僧辩拥立萧渊明为帝,十分恼怒。从前亲密无间的老战友,此刻已经反目成仇。

公元555年九月,陈霸先发兵征讨王僧辩,王僧辩不敌,后来兵败被杀。萧渊明也因此被迫退位。陈霸先拥立萧绎的第九个儿子萧方智登基称帝。

宇文泰建立西梁傀儡后,就变得有心无力,此时的他年事已高,心思都放在培养接班人上。宇文泰想让自己的侄子宇文觉接班,但宇文觉还是个孩子,宇文泰见证了太多幼主被篡位夺权的事情,身处这样的乱世,宇文觉很难生存下去。宇文泰为了在趁临死之前把后事安排好,他先是削减地方官的权力,后来又加强了中央集权,做完这些仍不放心。又去边境巡视了一圈,看看边疆是否有异动。

宇文泰觉得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后,已经给宇文觉打造了一个固若金汤的政权,并委托宇文护专心辅佐,徐图渐进统一大业。

公元556 年10 月,宇文泰去世,次年2月,宇文觉废掉西魏的傀儡皇帝,改称天王,改国号为周。史称北周。

宇文泰的担心是对的,把年幼的宇文觉放在乱世实则害了他。不久后,手握大权的宇文护逼迫宇文觉禅位,禅位后的宇文觉随即杀死。宇文觉被杀后,宇文护拥立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继位。也是在同一年,陈霸先逼迫南梁皇帝萧方智禅位,随后登基为帝,该国号为陈,史称南陈。

公元559年,陈霸先去世,临死之前把皇位传给侄子陈倩。同年,高洋饮酒过量身亡,他的儿子高殷继位。高殷的皇帝位置还没有坐热,就被高演通过政变篡位,

560年,北周的宇文护感觉宇文毓不太听话,打算将其毒死另立傀儡。宇文毓得知自己中毒后,强忍着毒性发作,当着其他重臣的面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宇文邕,暂时挫败了宇文护的阴谋。

同年,南陈发生了叛乱,叛军联合北齐与北周,一起杀向南陈的国都建康。面对多路大军前来进犯,陈倩并未慌张,而是镇定自若的进行指挥,一举击退了叛军和北齐联军。事实证明,陈倩是一位优秀的皇帝,平定完叛乱后,他励精图治,将南陈国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。

陈倩虽然在治国方面很有一套,但在选继承人方面不如陈霸先有眼光。公元566年,陈倩传位于自己的儿子陈伯宗,两年后,陈伯宗的叔叔陈项发动了政变成功篡位。陈项篡位后,继续沿用陈倩制定的路线,南陈虽然换了皇帝,但整体国力并没有下降。

有相似情况的还有北齐,当时高演从侄子手中篡取皇位后,并没有大肆挥霍,而是继续励精图治,给北齐带来了短暂的光明。但高演仅在皇位上坐了一年就因病去世,高演死后,北齐彻底沦为昏君表演的舞台。

公元572年,称帝多年的宇文邕想摆脱宇文护的束缚,此时的他已经培植了自己的势力,于是在朝堂之上发动政变,当着大臣们的面亲手杀死了宇文护,随后将宇文护的党羽一起剿灭。

杀死宇文护之后,宇文邕联合南陈一起攻打北齐,两家试图瓜分北齐的地盘。

公元573年,南陈出师北伐,两年后将淮南地区纳入版图。577年,北周消灭了北齐。北齐亡国后,宇文邕紧接着把矛头指向了南陈,对此发起了猛攻,一时间南陈难以招架,处在崩溃边缘。可就在此时,宇文邕突然去世,继位的宇文赟是个昏庸无能之辈,没有心思领兵打仗,更没有能力拿下南陈。宇文赟登基不久,大权就完全落在杨坚手中。此时的杨坚忙着篡位,也无心继续讨伐南陈。南陈凭借就这样躲过了一劫。

公元581年,准备依旧的杨坚成功篡位,改国号为隋。登基后的杨坚并未着急南下攻陈,此后的几年里他忙着招抚人心,平叛国内叛乱。在这段时间里,陈项去世,他留下陈叔宝作为接班人,陈叔宝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,他亲手把南陈送入了深渊。

经过几年的安抚,杨坚见大局已定,于是着手开始推进大一统事业。从公元587年到590年,他先是废掉了傀儡国西梁,又消灭了南陈,然后荡平了岭南一带。至此完成了大一统事业,结束了自从东晋南迁以来长达273年的分裂状态,中国再次迈入大一统的格局。

2024澳门新资料大全免费_一文理清南北朝的发展脉络  第1张